金融号

恒丰银行掩盖不良贷款被重罚的启示
金透社 2025年8月26日 14:13:43  阅读量:17724

金透社 | 万捷  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

8月20日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,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因掩盖不良贷款、投资管理不到位、贷款 “三查” 不尽职等三项违法违规行为,被处以260万元罚款,三名相关责任人同步被警告。这是该行年内第三张百万元级罚单,截至目前累计被罚金额已达1755.68万元,较去年全年增幅近80%。此次处罚不仅暴露出重庆分行长期存在的内控缺陷,更折射出恒丰银行在资产质量管控、资本补充与战略转型中的深层困境。

掩盖不良贷款:系统性风险的冰山一角

此次被罚的核心问题——掩盖不良贷款,在恒丰银行体系内并非首次出现。根据监管披露,重庆分行通过 “抽屉协议” 等隐蔽手段,将实际已形成风险的贷款伪装为正常资产,涉及2016年至2023年的多笔业务。这与该行成都分行(2022年)、南充分行(2020 年)此前因同类问题被罚的案例形成呼应,显示出掩盖不良贷款已成为部分分支机构的 “常规操作”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贷款 “三查”(贷前调查、贷中审查、贷后检查)不尽职问题在重庆分行历史处罚中反复出现。2023年8月,该行曾因2013-2014年授信业务中 “三查” 不到位被罚180万元,时任支行行长被终身禁业。此次处罚再次指向同一问题,暴露出风险管控机制的失效。更严重的是,该行在投资管理中存在重大漏洞,例如对关联方交易缺乏有效制衡,导致资金流向不明。

这种系统性风险的背后,是长期存在的 “重规模、轻质量” 经营导向。2024年财报显示,恒丰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.49%,在12家股份行中排名第9位,高于行业均值0.27个百分点;拨备覆盖率154.4%,排名倒数第二,低于行业均值61.9个百分点。为粉饰报表,部分分支机构不惜铤而走险,通过虚假转让、协议兜底等方式掩盖真实资产质量。

资本 “渴求症”:历史包袱与扩张冲动的博弈

在频繁被罚的同时,恒丰银行对资本金的渴求愈发强烈。2024年末,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.92%,但仅三个月后便降至8.56%,资本消耗速度远超补充能力。为缓解压力,该行近年来密集发行资本工具:2020-2022年累计发行280亿元永续债,2024年发行150亿元二级资本债,但资本充足率仍呈下滑趋势。
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历史遗留亏损。截至2024年末,该行未分配利润达-274.01亿元,直接侵蚀核心一级资本。评级机构联合资信指出,这一巨额亏损对资本形成持续拖累,同时业务扩张进一步加剧资本消耗。为补充核心资本,该行近期启动增资扩股,计划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引入特定投资者,但未分配利润负数、频繁违规等问题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。

资本困境与资产质量问题形成恶性循环。为快速出表不良资产,恒丰银行2025年通过公开市场转让236亿元资产包,并向控股股东山东金融资产转让54.65亿元不良资产。这种 “甩卖式” 处置虽能短期美化报表,但可能导致长期收益流失,且存在利益输送嫌疑——山东金融资产作为持股46.61%的控股股东,在交易中是否充分竞价引发质疑。

上市之路:多重障碍下的突围挑战

作为12家股份行中仅存的两家非上市银行之一,恒丰银行2024年启动上市计划,但面临多重现实障碍。首先是财务指标的硬约束:未分配利润负数导致净资产为负,直接违反上市要求;2024年净利润未披露,但信用减值损失达86.13亿元,同比增加19.5%,盈利能力堪忧。

其次是内控合规的持续性风险。2025年1月,该行因反洗钱违规被央行罚款1060.68万元,涉及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、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8项违法事实。Wind ESG评分显示,其治理(G)主题得分在同业中垫底,未将 ESG 绩效纳入高管考核、未对ESG报告进行审验等问题突出。这种内控缺陷可能成为上市审核的 “致命伤”。

更严峻的是市场信任危机。近年来,恒丰银行因高管贪腐、影子股东等历史问题多次引发关注,尽管完成市场化改革,但投资者对其治理结构仍存疑虑。2025年6月,该行高管团队才补齐 “一正四副” 架构,行长空缺时间长达两年九个月,暴露管理稳定性不足。

破局路径:从 “被动合规” 到 “主动治理”

此次重庆分行被罚事件,本质上是公司治理失效的集中体现。要扭转困局,恒丰银行需从三方面着手:

一是重构风控体系。针对掩盖不良贷款等顽疾,应建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评估机制,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存量资产进行全面排查。同时,强化 “三查” 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利用AI技术实现贷后资金流向实时监控。

二是优化资本结构。在增资扩股之外,可探索债转股、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工具,逐步消化历史亏损。山东金融资产作为控股股东,需发挥地方AMC优势,协助处置不良资产而非单纯受让,避免风险在体系内循环。

三是深化治理改革。加快推进上市进程的同时,需同步完善ESG治理架构,将ESG指标纳入绩效考核,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。尤其要加强关联交易管理,杜绝通过虚假转让转移风险的行为。

此次重庆分行被罚事件,不仅是个案,更是恒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缩影。在金融监管趋严、资本约束强化的背景下,该行若不能彻底摒弃 “掩盖问题” 的侥幸心理,真正建立 “合规为本” 的经营理念,恐将在上市之路上渐行渐远。对于行业而言,这一案例也警示:金融机构的高质量发展,必须以扎实的风险管理为根基,任何试图通过财务操纵粉饰太平的行为,最终都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

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:86-10-68060420,举报邮箱:zgjrw2010@126.com。
相关机构:
相关推荐
热门推荐
72小时点击排行
一周点击排行
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-1
Copyright 2002-2020 financeu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:中金网投(北京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: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